钱姓

中国姓氏之一,宋版《百家姓》排名第二
钱姓,是中国百家大姓之一,尤盛于中国江浙地区,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排名第二位。截至2020年,钱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94位。[1][2]
史书记载,钱姓可以追溯至黄帝七世孙彭祖。这位史传寿高880岁的寿星真名叫[jiān]铿,后被尧赏识,受封于大彭,成为彭姓的祖先。而彭祖之子篯孚,在西周都城,任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篯孚就以“钱”为姓,所以彭姓与钱姓本为一家,民间至今也有“彭钱不分家”的说法。[3][2]
秦汉时期,钱姓在江苏徐州一带发展起来,三国时,钱姓已经遍布了江苏、浙江安徽晋朝江西成为钱姓的另一重要的基地。唐朝之前,钱姓已经分布到中原和长江南北。钱姓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唐宋之际,五代钱镠临安(即在今浙江杭州)称帝,建立了吴越国。传五主,割据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其子孙在江浙地区繁衍。宋朝时期钱姓大约有35万人。浙江为钱姓的第一大省。明朝时期,钱姓大约有53万人,为明朝第三十八位姓氏。清朝初期涉足台湾地区。当代,钱姓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四省市,其次分布于安徽河北、湖北三省。[2]
钱姓的郡望主要有彭城郡、下邳郡吴兴郡等。除彭城堂、下邳堂、吴兴堂外,还有吴越堂、丹桂堂、万选堂、锦树堂等堂号。钱姓的代表人物除上述彭祖钱镠外,还有“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作家钱钟书等人。[4]

姓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