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俭安(1900—1964)
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为擅说《白蛇传》、《双珠球》之弹词演员沈友庭之子。丧父后,先随寄兄沈勒安学艺,后投演唱《珍珠塔》的名家朱兼庄门下,再拜擅唱马调的魏钰卿为师。出道之初,放单档在苏浙各地村镇演唱多年,曾与钟笑侬、朱秋帆等拼档。1924年,与魏门弟子薛筱卿合作,同年到沪,隶四美轩书场。因其神备气足,音调高亮,一曲马调似飞泉泻玉而大受赞赏。成名后,演唱劳累,嗓音渐喑。遂将唱腔持平,节奏放慢,又借助琵琶之衬托,形成清雅飘逸,寓苍劲于柔糯之中的特有风格,称为沈调,流传极广,是评弹主要流派唱腔之一。表演上,则向京剧名家周信芳之麒派艺术借鉴,说唱时,手势、面风、眼神和语言密切配合,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出神入化之效。提倡“说书识世”,为熟悉风土人情及各种知识不耻下问,请益所得溶入书中,以丰富书情、刻创人物。[1] 个人履历
沈薛档被誉为“塔王”,但是如今基本是谈“唱”,很少论及他们的书艺,特别是沈俭安先生由于解放后没有留下录音,渐渐被人淡忘。这篇文章是沈门弟子汤乃安所写,很生动,对沈先生的艺术有较具体的论述,弥足珍贵,可以使大家对沈老夫子的书艺有进一步了解。
我于1936年拜沈俭安为师。当时俭安先生与薛筱卿拼档,风靡书坛、行界、听众誉为“塔王”。俭安先生踏上书台,风度翩翩,拿三弦的动作,也非常讲究。他是用左手的姆、食、中三指在弦梗下面轻轻一托,随手微微一转,右臂将弦鼓按住在大腿上,然后弦拨音响。他的说表不但口齿清晰,词汇简练,而且一举一动,一言一语,给人以潇洒飘逸,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极尽眼到、口到、手到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