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祖珪-抖音百科
叶祖珪[guī]是清末著名的海军将领,出生于1852年。他是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也是第一批留学英国的学生之一。回国后,他历任“镇边”、“靖远”和“管带”,并参加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在这场战斗中,他所领导的“靖远”舰曾一度作为旗舰指挥舰队。然而,北洋水师覆灭后,他被革职。直到1899年,他才被撤销革职处分,并加上提督衔,授予北洋水军统领、浙江温州镇总兵和广东水师提督等职务。1904年,他被任命为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首次统一了清朝南北海军。叶祖珪于1905年5月去世,享年53岁。 人物生平
叶祖珪,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叶祖珪排行第三,由于看到家庭负担很重,便放弃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7月毕业,船政第一期毕业,毕业时在写给洋教习卡罗的告别信上说道“愿尽所能为国效劳”,1876冬年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与刘步蟾、萨镇冰等被选派出国,1877年春进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先后在英国海军“索来克伯林”号装甲战列舰(与英国王太子同舰实习)、“芬昔勃尔”号巡洋舰实习。 1881年8月在英国订造的“镇中”、“镇边”两艘炮舰驶抵大沽口,李鸿章派水师营务处道员许钤[qián]身会同督操炮船游击刘步蟾验收,叶祖珪以都司衔尽先守备,管带“镇边”。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镇边”奉命防守北塘。1887年,叶祖珪奉派接待在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定远”四舰。1888年4月,四舰安抵大沽口外下碇[dìng]。此次以中国海军将领自己接带军舰回国,节省费用数十万两。以功,叶祖珪被授捷勇巴图鲁勇号。1889年6月,李鸿章奏准拣员补署海军要缺,中军右营副将请以花翎[líng]副将衔补用参将叶祖珪升署,管带“靖远”舰。1891年7月,以办海军出力,赏换纳钦巴图鲁勇号。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中午12时50分战斗打响,叶祖珪管带的“靖远”舰,紧依旗舰“定远”奋勇作战,午后3时余,“靖远”遭到日本游击队“吉野”等4舰的围攻,中弹十余处,“水线为弹所伤,进水甚多”。叶祖珪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命令水手堵漏。战至下午5时,“靖远”舰终于将漏洞堵住。此时在部下刘冠雄的建议下,叶祖珪下令升起司令旗,代替桅楼被毁无从指挥的“定远”指挥全队,于是“诸舰随之”,北洋水师声势复振,日本舰队因天色已晚,怕威海港内的北洋舰只赶来增援,于是伊东祐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全队撤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