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寺

山西省长治市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庆寺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一座寺庙建筑,坐落于中国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东南22.5公里处的紫云山山麓,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左右,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4][2][3]
崇庆寺于宋元丰二年(1079年)完备塑像,明清均有扩建和修葺。[4]崇庆寺全寺由天王殿、千佛殿、卧佛殿、大士殿、地藏殿等殿堂组成一个类似四合院的格局。寺院南侧和东侧分置关帝殿、给孤独长者殿及方丈禅院等。山门与天王殿为一殿两用。全寺彩塑超过247尊,其中宋塑24尊,明塑23尊,还有200多尊小型人物彩塑。[1]
1965年,崇庆寺列入首批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996年11月20日,崇庆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

历史背景

崇庆寺的命名由来与其所在地紫云山的历史紧密相关。‌紫云山位于长子县东南22千米处,‌该县因尧王长子丹朱封地而得名,‌历史悠久。‌紫云山之名源于唐玄宗李隆基,‌他在重阳佳节游玩时,‌发现此地山峦紫红、‌瑞云环绕,‌遂命名为紫云山,‌并题写“紫岫晴云”,‌使其成为长子县古八景之一。‌因“天下名山僧占多”,‌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崇庆寺在此建立,‌明代中州范志完又在山顶书“紫云山”大草石碑,‌进一步提升了此地的知名度,‌成为著名景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