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月珍-抖音百科
顾月珍(1921年-1970年),原名顾金妹,出生于上海市,中国沪剧表演艺术家。[1] 14岁时,为分担家计,顾月珍决心学戏。后拜顾泉笙为师学唱申曲,[3][4]在与筱月珍、筱文滨、凌爱珍、邵滨孙共同主演的《空谷兰》中反串童子良彦,顾月珍以一曲“良彦哭灵”崭露头角。[1]1938年,加盟文滨剧团,之后又在鸣英剧团、上海沪剧社、施家剧团、上艺沪剧团任演员。[1]其还创立新声剧团,与汪秀英、丁是娥共演《三朵花》,后四人(汪秀英、丁是娥、顾月珍、小筱月珍)并称沪剧“四小名旦”。[3][5]1946年,顾月珍在《西太后》中饰珍妃,一曲“冷宫怨”在乐师沈开文的帮助下,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新腔“反阴阳”受到了观众的欢迎。1949年,她创建努力沪剧团,上海解放后积极参与戏曲改革,主演多部现代戏,如《王贵与李香香》《田菊花》《好媳妇》《母与子》《翠岗红旗》《八年离乱》《志愿军未婚妻》等作品,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不少朴实善良、迴然不同的中国妇女形象。[1] 1951年,顾月珍在《花木兰》中饰演花木兰,获全市戏曲竞赛会演剧目与演员一等奖。1954年,她主演的《赵一曼》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1]1958年,被选为上海市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3][4]1958年,顾月珍自编、自导、自演《永不褪色的红旗》,获得市总工会和长宁区委的表扬,标志其艺术生涯新起点,同年,她并获上海市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顾月珍对沪剧发展有重要贡献,但因“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折磨,于1970年1月20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23日,中共上海长宁区委为顾月珍召开追悼大会,为她平反昭雪。[3][1]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