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金星蕨

金星蕨科金星蕨属植物
海南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subimmersa (Ching) Ching)是金星蕨科金星蕨属的植物,木质根状茎粗壮。叶近生;叶柄长可达1米;叶片大,长圆状披针形。叶脉明显,侧脉单一。圆形孢子囊群背生于侧脉中部,盖圆肾形,近革质。孢子圆肾形,周壁具刺状突起及稀疏小刺。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形态特征

植株高2.6-3米。根状茎粗壮,木质,斜升。叶近生;叶柄长可达1米,基部粗约1厘米,基部被有长约1厘米、厚而坚硬的披针形鳞片,向上疏被短刚毛,深禾秆色;叶片大,长1.6-2米,宽50-60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并羽裂,基部几不变狭,或有时基部一对羽片略缩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多数,近对生,平展,无柄,上部的相距约3厘米,下部的相距5-6厘米,中部羽片长25-30厘米,宽2-2.5厘米,线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对称,截形,羽状深裂达羽轴两侧的狭翅,翅宽约2毫米;裂片60-70对,平展,篦齿状排列,彼此以1-1.5毫米宽的缺刻分开,长0.8-1厘米,宽2.2-2.5毫米,线形,先端圆或急尖,全缘。叶脉明显,侧脉单一,斜上,每裂片12-14对,基部一对出自主脉基部,均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或基部上侧一脉接近缺刻。叶纸质,干后草绿色,羽片下面仅沿叶脉多少被有硫磺色的圆球形小腺体,其余光滑;上面沿羽轴的纵沟密被灰白色的细长针状毛,并沿叶脉疏被短毛。孢子囊群圆形,中等大,背生于侧脉中部,每裂片8-10对;囊群盖圆肾形,近革质,无毛,边缘有硫磺色腺体,宿存。孢子圆肾形,周壁具基部相连的不规则的刺状突起及稀疏小刺。
海南金星蕨

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