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印度洋地震

2004年发生的里氏规模地震
12·26印度洋地震发生于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55秒,地震规模为里氏规模9.3级[1]震源位于3°19′N 95°51.24′E,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公里深处。这里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
该次地震直接或间接造成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大批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联合国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均为受灾地区进行捐款援助。[2]

地震经过

地质背景

中间凹陷部分为印度洋大地震给海床烙上的“伤疤”。强烈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巨大海啸,已经吞噬了15万多人的生命,让人类再次感到海啸的恐怖。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由于海啸是海水整体移动,因而和通常的大浪相比破坏力要大得多。受台风和低气压的影响,海面会掀起巨浪,虽然有时高达数米,但浪幅有限,由数米到数百米,因此冲击岸边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啸就不同了,虽然海啸在遥远的海面只有数厘米至数米高,但由于海面隆起的范围大,有时海啸的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巨大的“水块”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严重危害岸上的建筑物和人的生命。据日本秋田大学副教授松富英夫调查,这次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