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铜车马是东汉时期的铜铸文物,1975年在贵州黔西南兴义万屯汉墓出土,一级文物,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a][3][4] 东汉铜车马总长为123厘米,马长为60厘米,通高为88.5厘米,车通高为67厘米,轴长为60厘米,轮径为57厘米。东汉铜车马,由马与车两大部分组合,所用构件多达200个以上,采用浇铸、锻打、延压、扣合、焊接、鎏金等制造工艺。其中铜马共分11段,有头、颈、身、尾、腿等部位。除耳部为实心卯眼插孔式外,其余9段皆沙模空心浇铸。装配方式为子母扣套合,并在套合处加17个销栓固定,可随意拆装。[5]
贵州东汉铜车马的发掘,对研究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贵州悠久的历史渊源。[4] 名称
东汉铜车马出土时零部件齐全,工艺精湛,对探究中原文化和贵州本地的夜郎文化的交流融合,有着学术价值。于是这件文物被命名为“东汉铜车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