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茹尔宾一家 创作年代:现代 作者:弗谢沃洛德·阿尼西莫维奇·柯切托夫 作品体裁:小说
内容概要
五一节晚上,伊里亚·茹尔宾为庆祝孙子诞生,鸣放礼枪,邻居、朋友纷纷前来祝贺。大家兴高采烈,在茹尔宾家,没有比“工人”更值得骄傲的了。正当伊里亚鸣枪祝贺孙子诞生之际,他的父亲马特维和弟弟华西里在“老庄宅区”的小屋里下棋。马特维是这个世代工人之家的家长,已经78岁了,曾在彼得堡造船厂当过钳工,在远洋轮船上当过伙夫,游历过很多国家。20岁时当过骑兵,和一位波兰姑娘结婚,生了两个儿子——伊里亚和华西里,1941年应征到舰队当水兵。十月革命改变了他的命运,他退伍后响应党的号召,带了两个成家的儿子离开彼得格勒到遥远的拉达河参加造船厂的重建工作。他和伊里亚在船锚街安家,华西里在“老住宅区”定居。伊里亚有4个儿子、1个女儿,大儿子维克托是模型工,由于发明万能机床而荣获斯大林奖金,但夫妻生活不美满,妻子对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满,离家参加地质勘探队;二儿子安东是工程师,与当演员的妻子住在莫斯科;三儿子柯斯加是电焊工,也就是新生婴儿的父亲;四儿子阿列克赛是个出色的铆工,爱着建筑局的绘图员卡嘉,小女儿托尼亚还在上学。茹尔宾一家有着共同的“茹尔宾性格”: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在造船厂不同的部门担任不同的工作,一家人几乎可以造一艘船。就在茹尔宾一家庆祝一个“工人”诞生时,他们得到安东的消息,说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但他并没有灰心,战后考进造船学院,刻苦学习,成了一名造船专家。他在别洛夫教授帮助下,拟定了改造拉达河造船厂的计划:从建造小吨位的船只转到生产远洋轮船。这就得改变原有的作业方法和技术。安东和别洛夫教授到了拉达船厂后,改造计划立即付诸实施。在这种新形势下,阿列克赛向哥哥柯斯加学习电焊技术。他改行后既学习书本知识,又进行实际操作,最终在竞赛中超过柯斯加。他还想走安东的道路,成为一名造船工程师。马特维老爷爷年近耄[mào]耋[dié],不能胜任划线的工作,欣然接受了在厂长办公室值夜班的任务。他经验丰富,勤勤恳恳,值夜班时发挥出“厂长”的作用。工人们戏称他为“夜班厂长”。伊里亚虽年近花甲,但每天晚上向年轻的工程师齐娜学技术,终于跟上了新技术前进的步伐,坚持留在工作岗位上。齐娜刚到船厂就要求到艰苦的船架上工作,经过锻炼,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受到工人的欢迎。造船厂的技术改革成功了。在远洋巨轮下水前,拉达河水位猛涨,全厂工人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战斗,终于使巨轮未被洪水冲走。水位下降后,轮船下水了,它向遥远的国家驶去,骄傲地带给人们幸福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