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敦群培(藏文:དགེ་འདུན་ཆོས་འཕེལ,外文名:Dge vdun chos vphel)(1903年-1951年),出生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双朋西乡。更敦群培是现代藏族史上的佛门奇僧、学术大师、启蒙思想家,是西藏人文主义先驱和藏传佛教世俗化的先驱,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1][2][3][4] 更敦群培幼年被认定为多尔扎活佛转世灵童,自幼学习多种知识。他先后在多座寺庙学经,1927年,更敦群培到拉萨哲蚌寺修习佛法并拜格西喜饶嘉措为师,约修习七年后获格西拉然巴考试资格,以博学雄辩出名。1934年,更敦群培应印度学者邀请前往印度等国游学考察12年,广泛接触研究多种文化。1945年,更敦群培回国后身陷囹圄三年,期间收徒传授学问。1951年,更敦群培离世,享年仅48岁。[1] 更敦群培撰写和翻译了103篇(部)作品,其中专著12部(含合著);论文77篇;译著(含合译)9部;译文5篇。此外,还有20组诗作和125幅绘画作品。[5]
人物生平
1903年,更敦群培出生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双朋西乡。[1]更敦群培生活在新旧交替、社会文化转型的时代,藏族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他的家乡安多,在马氏家族的统治下,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僧俗民众生活于艰难困苦之中。幼年时就被认定为多尔扎活佛的转世灵童。在安多家乡学经时,得由穷困的母亲和姐姐帮助。到卫藏后,不得不以绘画为生,不能专心于佛法的修习,因而被称为“安多乞丐”。[3]4岁时,更敦群培已能读书写字。在亚玛扎西齐寺,身为旧密瑜伽师的父亲教了他语法、正字学和修辞学。[1]更敦群培7岁时在他的家乡青海省同仁县双朋西村的雅玛扎西齐寺出家为僧,主要学习藏文读诵和语法。之后在热贡地区八个圣地之一的西贡寺, 拜师西藏甘丹寺学成归来的格西次成尖措继续学习语法,并开始涉及诗歌理论和修辞法学习。更敦群培13岁时向师傅递交了诗歌练习作业中的一首《回文诗》 (藏文译:更藏考罗),诗中回文技巧令次成格西惊叹。次成格西怜惜他的天赋和毅力,建议他去更大的寺院接受更广博的知识。因此,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更敦群培赴化隆县支扎寺拜桑热嘉措格西门下学习摄类学、心理学、因明学等。更敦群培完全不满足于现状,渴望到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他给桑热嘉措老师留下一封信后秘密前往拉卜楞寺(位于今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境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