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沙逊

英籍犹太商人
维克多·沙逊(Victor Sassoon,1881年—1961年),英籍犹太商人,塞法迪犹太人,沙逊家族第四代成员。曾任印度殖民地国会议员、调查印度工业劳动问题皇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英国皇家飞行队,并在战争中受伤致残。1923年,他到上海继承祖业一新沙逊洋行,并先后建立起新沙逊银行、华懋地产公司、汉尔登信托公司、远东投资公司等。晚年居住在巴哈马拿骚,1961年在那里去世。[2][1][3]

人物经历

维克多·沙逊于1881年12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当时他的家人正在前往印度的途中。他在英格兰长大,曾就读于哈罗公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沙逊家族是一个在鸦片生意中发财的巴格达犹太人家族,对印度棉纺织业也拥有大量投资。维克多爵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英国皇家飞行队,1916年在作战中飞机失事中幸存下来,左脚负伤致残,终身困扰着他。1916年,他的伯父雅各布·伊利亚斯·沙逊去世,没有子嗣继承,于是维克多·沙逊继承了家族贸易公司新沙逊洋行(E.D. Sassoon & Co.)的总经理职位。1924年,他的父亲爱德华·伊利亚斯·沙逊去世后,维克多继承了他的爵位,成为第三任“孟买沙逊从男爵”。由于他没有后嗣,男爵爵位因此无人继承。[2][1][3]
20世纪20年代由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沙逊便将新沙逊洋行的经营重点转移至上海。1923年来上海主持业务,除贩卖鸦片、军火外,还扩大房地产投资,建造了沙逊大厦、河滨大楼、华懋公寓、格林文纳公寓、都城大楼、汉弥尔顿大楼等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又建造了凡尔登公寓、仙乐斯产业等房产,还有罗别根花园、伊扶司乡村别墅等产业。又相继开设了华懋洋行、业广地产公司、祥泰本行、安利洋行等企业。1932年开始因日本侵华局势严重,沙逊开始抛售在上海的产业。到1941 年,各直属公司的房地产账面价值为8689.3万元。抗战胜利后陆续售出自己的产业,将资金转移至香港、伦敦,并将新沙逊洋行的总部迁至巴哈马的拿骚。解放后,其在上海的企业因拖欠国家大量税款,于1958年全部转让给中华企业公司,以抵销各种债务,其在中国的业务完全结束。1961年,曾经的上海首富、“犹商盟主”维克多·沙逊也略病逝于巴哈马首都拿骚[3][1]
“远东第一高楼”沙逊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