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逊洋行

1832年创办于印度孟买的银行
沙逊洋行是一家19世纪中期成立的贸易公司,英籍犹太人大卫·沙逊于1832年在印度孟买创办。大卫·沙逊的长子阿尔伯特·大卫·沙逊继承父亲的实业,产业多置于印度;次子伊利亚斯·沙逊自立门户,1872年在孟买开设了新沙逊洋行。上海新沙逊洋行创设于1877年,原址在仁记路(今滇池路)5号。该公司主要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等地经营贸易业务,直到20世纪上半叶。[1]

在华发展

早期沙逊洋行是将英国的纺织品和印度的鸦片销往中国,因而发展为巨富。新沙逊洋行仍然继续经营鸦片、纺织品,民国时期又涉足军火、五金,并发展到房地产业。1923 年,伊利亚斯·沙逊的儿子维克多·沙逊上海继承父业,并把经营重点转移到上海。维克多·沙逊青年时代热爱航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英国皇家空军,左足负伤而致残,人称“跷脚沙逊”,又因其继承男准爵,人们又称他为“沙逊爵士”。
维克多·沙逊来沪上任后,不断扩大新沙逊洋行业务。先后建立起新沙逊银行、华懋地产公司、汉弥尔登信托公司、远东投资公司等,并在远东各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成为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新沙逊洋行投资房地产业有多种方式,一是购买将要发展成闹市的地块,成本极低,并将土地租给别人造房,每年收取地租,租期满后无偿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南京路劝工大楼(现改建为电子商厦)、今淮海路国泰电影院、西藏路东方饭店(今市工人文化宫)等处的产业,都用这种手段得到。再是经营房地产抵押放款,往往乘人之危,压低押价,高利放款,如押者到期无力偿还,房产即被没收,或期中压价买进。四川路安利大楼、衡山路衡山公寓的产业都通过这类办法得手。
维克多·沙逊还大批翻建高楼大厦,1925 年,翻建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因其楼的高度及内外装饰豪华,当时被誉为“远东第一楼”。接着,又在河南路桥[]建造河滨大厦,江西路福州路建造都城大厦(今新城饭店),在其对面建造汉弥尔登大厦(今福州大楼),在蒲石路(今长乐路) 建华[mào]公寓、格林文纳公寓(今锦江饭店南、北楼)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