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平山

中国慈善家
冯平山(Fung Ping Shan),(1860年—1931年),原名冯朝安,广东新会会城高第里人、慈善家。在1890年,冯平山自编电报暗码,通经贸信息,又自置两艘英国商船,货运重庆香港间,10年间,盈利100万银圆。冯平山曾在20年代开始,与人合资开设穗安银铺、岐丰行、兆丰行、南生行、维吉银号、亦安银号、东亚银号、东亚银行商号等。冯平山的慈善公益事业,包括广州方便医院、香港1913年成立东华医院、大口环义庄、7月新会天河围赈灾、1917年在新会会城创办平山贫儿义塾、在香港与孔圣会办免学费男女义塾。1918年成立新会商会、保良局。1919年,在新会捐建白沙公园、象山公园、嘉会亭、养拙亭及香港华商总会新楼。1922年,冯平山在新会会城捐建平山小学新会景堂图书馆、广州高师附属高小校舍及奖学金、在香港捐建儿童工艺院,香港大学、华商总会、图书馆等。他还支持中文教育,为官立汉文中学(今金文泰中学)的倡议者之一,并协助香港大学开设中文本科课程及创办中文学院,其儿子冯秉华和冯秉芬更为中文学院第一期学生。冯平山更向香港大学捐出十万港元兴建中文图书馆,校方为其冠名纪念。[1][2][3]

人物经历

冯平山(1860—1931)讳朝安,又名康,字昆炎,别字平山,会城湾街高第里人,父洪福,号景堂。
冯平山生于1860年,7岁入学,15岁随六叔往暹罗(今泰国)经商,经营苏杭杂货,任“ 柜面”职 ,20岁回港婚娶。
1881年,泰国富商见冯平山气宇不凡,拟以女为妾,冯平山以新婚不久,若纳妾则长客异域,乃婉言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