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上

唐代的佛教因明学思想家
法上,梵名Dharmottara,公元750~810年间的佛教因明学思想家,以注释法称学说著称。依克什米尔《王统记》(Rājatarangini)所载,公元800年左右,法上应阇夜毗陀(Jayapīda)王之请,抵达克什米尔,并活跃于当地。另据《布顿佛教史》记载,法上师承善护及法源施之学。

个人简介

法上极受藏地学人的推崇,并以词锋犀利著名当世。他虽非法称的及门弟子,但法称门下所缺少的正是他这一类人才;因为他不仅能在注释中随时附益自己的沉思所得,并且还能提出独立的见解,在重要论题上建立起成绩优异的新的准式。多罗那他没有替他立传,也许因为他的活动地区是在克什米尔的缘故,不过法上并不是克什米尔人。他到那里去是由于阇夜毗陀(Jayapīda)国王的邀请;据克什米尔史籍所载,当时这位国王还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轮红日从西方升起’。这一事件应该发生在西元八百年前后,其时法上应该已经是一位知名人物了。九世纪的作者声主会(Vācaspati-misra)曾经多次引用过他的话。
法上没有为法称的主要著作(也是他的第一部著作)《释量论》作疏,但对《决定量论》和《正理一滴论》都写了详尽的注疏,前者称为‘大疏’,后者称为‘小疏’。他是否还有意再写一部《释量论》的疏,无从确知,他也没有讨论到《释量论》的章次问题。他在注解《正理一滴论》这一问题上猛烈攻击他的前辈(即训[]派的追随者)律天。除开这两部注疏之外,法上还写了四部次要著作,讨论有关逻辑学和认识论的问题。
克什米尔有名的诗学作者婆罗门庆喜增(Anandavardhana),曾为法上的《决定量论疏》(Pramāṇa viniścaya ṭīkā)作过一部疏释(Vivṛtti)。但此书迄今未见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