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称

古印度大乘佛教僧人
法称(Dharmakirtti,约600-680),音译“达玛诘”,是古印度的大乘佛教僧人,也是印度新因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学说是瑜伽行派。法称出生于南印度,后来在那烂陀寺出家,并在那里接受了自在军(Isvarasena)的教导,后者是陈那的弟子。法称继承和发展了陈那的后期因明学说,尤其是量论方面的内容。他的重要著作《释量论》详细注释了陈那的《集量论》,并对陈那的学说进行了扩展,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理论。法称的学说及其著作在11世纪传入西藏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因明七论”。[1]

人物生平

法称被认为是陈那的再传弟子。他在南印度出生,年轻时曾受到叔父Kumārila Bhaṭṭa的启发,最终选择了佛教的道路。法称最初在Isvarasena门下学习,随后前往那烂陀寺深造,并与当时的著名学者Dharmapala有过交流。尽管有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法称可能生活在更早的时代,但大多数学者将其生活年代定位在600年至660年间。法称曾在那烂陀寺担任住持,并以其在因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他的担忧自己的工作会被遗忘,但实际上,他的学说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2]

学术贡献

法称的学说在印度逻辑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理论不仅影响了佛教内部的不同学派,还渗透到了其他宗教哲学体系中,如Mīmāṃsā、Nyaya和Shaivism学校以及Jainism。法称的著作在中国藏传佛教中有广泛的传播,尤其是在解释因明的领域,他的作品占据了显著的地位。此外,法称的《正理滴论》因其早期的梵文本发现而成为了国际学术界研究因明的主要文本之一,已有多种语言的翻译版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