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炽(1836年—1903年),字昌国,又字昌,号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1]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位位居一品的红顶商人。他被民间称为“钱王”。[2]根据英国《泰晤士报》的统计,他排在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中的第四位,也是唯一一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3] 王炽自幼家贫,年少丧父,为维持生计,弃学经商。[4]年轻时,王炽因斗殴杀死表兄姜庚而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进行川滇互贸,[5]促进了川、黔、滇三地的商务往来和商品流通。[6]1872年,他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了“同庆丰”商号。[3]经过数年的经营,王炽成为滇中富商。[5]经过20余年,王炽积资甚厚,“天顺祥”“同庆丰”汇号称为“南帮之雄”,与西帮三晋票号并驰名于国内。[7]1883年法帝国主义进攻越南,清政府派兵援越抗法,王炽为清政府支垫军饷,前后共垫银60余万两,缓解了捐款危机。[8]1887年-1900年,王炽为矿务公司总办,为保护地方工业,筹划滇省铜、锡矿业,花巨资买滇越铁路的路权,[5]捐银修水利,被李鸿章称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9]朝廷以“乐善好施,迭捐巨款”赏云南弥勒绅士“三代一品封典”。1903年12月25日,王炽病逝于昆明,终年68岁,其归葬于虹溪五山烟子寨。[10] 在国运日衰、外国入侵的晚清时代,王炽以其自己独特的商德、商道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在中国晚清商业史上画上了完美的一笔。[1]
人物生平
1836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虹溪镇,幼年丧父,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依靠母亲纺织为生。成年刚至时因不满乡霸欺人,失手打死恶人出走,用母亲卖掉陪嫁玉镯的10两银子做本钱经商,从赶马帮贩运开始,经历艰险,苦钻商道,以过人的胆识与诚信打破当地商贾设置的重重阻碍和官府的地方保护,开设并发展了著名的“天顺祥”商号,促进了川、黔、滇三地的商务往来和商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