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长真初名玉,字伯玉,宁海人,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三月一日生。有为作评语云:仙语无词,心传道见,神丹之诀,洞箫之音,流注于玄虚渺溟之间,其得之者又有知几何人哉!隐之则红霞丹景,出之则琳宫金简,如斯人辈似有为之士也。至于无为无不为,携壶曳履,落魄于逆旅酒家之间,吟啸忘怀,与风月为莫逆,此亦近乎大隐者矣。[1]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谭长真自幼展现出非凡的骨骼特征。在他六岁时,不慎跌入井中,家人发现他安然坐在水面之上,毫发无损。此外,在家中遭遇火灾时,房屋倒塌在他的床铺前,但他却神色自如,这使得周围的人都感到惊讶。进入学校后,他记忆力出众,背诵速度极快,远胜同龄人。十岁时开始学习诗歌创作,一次被亲戚指着葡萄架让他作诗,其中一句写道:“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长大后,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以孝顺和正义著称。他对经史典籍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由于醉酒后躺在雪地中,感染了风寒,他知道这不是药物所能治愈的疾病,于是默念北斗经寻求帮助。一天晚上,他梦见一张巨大的桌子横跨天空,想要乘着它飞升,看到北斗七星穿着华丽的衣服坐着,他就跪下来致敬,然后醒了过来。从此以后,他对信仰更加坚定,决定皈依道教。 得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