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鞋山遗址-抖音百科
草鞋山遗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东北2公里处,北距阳澄湖650米,因中心有“草鞋山”土墩而得名。遗址分为五个区,文化堆积层厚11米,可分10层,从马家浜文化、崧[sōng]泽文化、良渚文化到春秋吴越文化,整个序列几乎跨越太湖地区、乃至长江下游一带新石器时代,到先秦历史的全部编年。遗址中发现了木构建筑遗迹、精美的琮、璧、串饰等玉器、陶鼎、罐、壶等陶器、石刀、钺[yuè]、斧等石器,还有炭化粳[jīng]籼[xiān]稻谷、农用器具等,反映出太湖流域先进的生产生活水平。在马家浜文化层中发现3块纺织品,经鉴定是以野生葛为原料、纬线起花的罗纹织品,是目前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纺织品实物,在纺织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草鞋山遗址被中国考古界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2月29日,苏州草鞋山遗址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这一发现证明了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建设背景
遗址范围内原有两个土墩,一名草鞋山,高10.5米,一名夷陵山,高15.23米,有小河环绕。该遗址为1956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文物普查中发现。后当地砖瓦厂取土时发现玉琮、玉璧等文物。南京博物院遂于1972年9月进行了探掘,初步查明,地下古文化遗址面积约4.4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土墩面积的三倍。随后两次正式发掘。第一次自1972年10月至次年1月,第二次自1973年4月至7月,参加发掘的还有苏州博物馆和南京大学等。总共发掘面积1050平方米。 在1973年的科考中,发现了草鞋山遗址中属于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群。而后又发现一处崧泽文化晚期的大型墓群,这一发现将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完整地联系了起来,形成太湖流域史前文化发展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