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巩膜实质层的炎症
巩膜炎(scleritis[2])是指巩膜实质层的炎症,半数患者伴有全身疾病。[3]根据解剖位置,巩膜炎可分为前巩膜炎、后巩膜炎和全巩膜炎。[2]前巩膜炎又可分为结节性、弥漫性、坏死性前巩膜炎和穿通性巩膜软化。[3]巩膜炎可发于任何年龄,[8]好发于20~60岁,[3]50岁左右最常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约1/2以上的患者双眼先后发病。[8]
巩膜炎主要与多种全身感染性疾病(结核麻风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肉芽肿性血管炎等)、代谢性疾病(如痛风)以及外伤或结膜创面感染扩散等有关。[2]前巩膜炎双眼先后发病,眼部疼痛剧烈。延续数周,病程反复,迁延可达数月至数年。可并发角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眼压升高。后巩膜炎较少见,会出现不同程度眼疼,视力下降,可有眼球突出、眼睑水肿或下垂等。[3]前巩膜炎一般可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后巩膜炎一般眼前部无明显改变,诊断较困难,可通过B超、CT或者MRI(磁共振成像[5])等进行确诊。[2]巩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抗炎治疗以及对坏死和穿孔的巩膜部位可试行巩膜加固术或异体巩膜移植术等。[2]
巩膜炎可通过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加强锻炼,避免潮湿等进行预防。[9]其预后不佳。[10]中医学称巩膜炎为“火疳”,病名最早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11]1976年,Watson和Hayreh对巩膜炎进行临床分类。[12]

分类

根据解剖位置,巩膜炎可分为前巩膜炎、后巩膜炎和全巩膜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