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家乡

咸家乡
咸家乡位于高密市城区北部17公里处,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39.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8公顷。该乡是一个以农为主的乡。现有耕地36,363亩。经济作物以棉花、甜菜为主。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

基本介绍

咸家乡成立于1984年3月。因建乡时党政机关住址在咸家屯附近,故定名为咸家乡。
该乡面积39.65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部平日公路西侧,地势低洼平坦。
199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51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农村经济总收入36116万元,比上年减少15.4%;人均存款940元,比上年增加110元;棉花总产5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9%;粮食总产158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1%;大牲畜存栏0.77万头,比上年增长5.5%;猪存栏0.76万头,比上年增长52%;肉类生产729.3万公斤,比上年减少20.4%;果品总产1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1%;乡镇企业总产值802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503万元,分别比上年减少34.1%、28.2%。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13740千瓦,比上年增长2%;农村用电量达到32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 1996年底,全乡总人口为12841人,其中农业人口12518人,非农业人口323人,人口出生率为11‰,自然增长率为1.24‰。粮食生产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采取建立效益农业示范服务基地的方法,树起粮食生产的“龙头”。以基地为纽带,外联市场,内联种田大户,牵动全乡农业向市场农业发展,辐射带动粮田面积达2.4万亩。全乡乡村基地总面积为3700亩,实现“乡级带村级,村村有基地”的种植业发展格局。棉花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植。采取“区域规划、大户承包、间作套种、统一服务”的办法,建立千亩棉田方2个,还建立起以市棉麻公司在咸东村的良种繁育基地为主导、农技部门示范点为纽带、各种植户为基地的技术传输网络,以中棉12为主, W301、129和其它棉种补充的良种分布体系。1995年“双百棉”达到1000亩。1996年,建立起了W301良种示范区5000亩,还建立了“一图一册” (即棉花区域化种植图和规划区内棉农花名册),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耕地,统一播种时间,统一防治,统一覆膜,统一技术指导) ,棉花生产实现了良种化。并且有选择地进行棉麦、棉蒜、棉葱间作试验。1996年,粮棉间作套种面积达4000亩,覆膜8000亩,是近年来种植面积最足、间作套种最多、覆膜率最高的年份,乡政府多次被高密市政府授予“植棉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