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郎机

15至16世纪欧洲流行的火炮
佛郎机(英文名:Breech-loading swivel gun)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后装火炮,1517年,明朝官员在与葡萄牙使臣打交道时,首次看见了安装在来华舰只上的佛郎机炮。1522年,明朝缴获了葡萄牙殖民者的佛郎机,并开始仿制,[4][6][2][1]在抗击日本倭寇、平定西北边患和万历时期的抗日援朝战争中不断使用。[4][5]清朝时期在佛郎机的基础上仿制了“子母炮”。[7]
佛郎机炮来源于15世纪的鹰炮(Falconetto),“佛郎机”是明朝人对葡萄牙西班牙的称谓,由于该炮是葡萄牙人传入中国的,明代就将此炮命名为“佛郎机炮”。[4][6][2]
佛郎机使用子母[chòng]设计,母铳为炮筒,子铳为小火铳,每门母铳可以配4~9个子铳,能连续开火。管壁厚,能承受较大的膛压,保证了发射时的安全。安装了瞄准具,增大了射程,提高了命中精度。并较好的解决了闭气问题,保证了发射的威力。[6][2][4]

命名

“佛郎机”是明朝人对葡萄牙西班牙[a]的称谓,由于该炮是葡萄牙人传入中国的,明代就将此炮命名为“佛郎机炮”。[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