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籍记载,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2]。其作琴是为“御邪辟,防心淫”[1],“修身理性,反其天真”[3]。
形制
《世本》记载:“伏羲氏,削桐为琴,面圆法天,底平法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时;五弦象五行;长七尺二寸,以修身理性,反天真也;达灵成性,象物昭功也。”[3] 传世伏羲式古琴实物的形制大多较为接近,通长多在121.0厘米至124.0厘米之间,肩宽多在19.0厘米至21.0厘米之间,尾宽多在13.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琴肩位置多在三徽上至三徽下,琴腰位置多在八徽上至十一徽下,琴足位置多在九十徽中,岳山几乎都不与边齐,龙池基本都是圆形,龙池池中位置多在六徽上或六徽,凤沼多为长椭圆形,凤沼沼中多在十二徽附近,漆色多为栗壳色等浅色;但部分实物的形制相互间差别也较大,比如通长最长可达128.6厘米、最短才111.7厘米;从时代发展看,唐代至清代尺寸有逐渐变小的趋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