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翰笙

著名小说家、文艺理论家、电影家、戏剧家
1
4
阳翰笙(1902年11月7日—1993年6月7日),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主要笔名有阳翰笙、华汉、寒生等,四川高县人。[9][10]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1]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中国著名小说家、文艺理论家、电影家、戏剧家、[8]马克思主义文艺战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文艺界卓越领导人[11],曾担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影协首任主席等职务。[4]
1902年11月7日,阳翰笙出生于四川省高县罗场,1926年初,阳翰笙被派到广东黄浦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任秘书兼教官,并担任入伍生部中共支部书记。1927年“四·一二”事变以后,阳翰笙先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四军政治部。“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后,阳翰笙参加起义军南征,被委任为所属第二十四师党代表,参加了两次会昌战役。1928年初,调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和党的文艺工作,是“左联”创始人之一,曾任“左联”党团书记。[12]抗战时期,阳翰笙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从事国统区文化斗争和统一战线工作,倡议筹组了“剧协”“文协”,组织了党领导的第一个戏剧社团“中华剧艺社”。[4]1949年3月,阳翰笙在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的全国委员、中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阳翰笙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阳翰笙蒙受不白之冤,被囚禁达9年之久,1979年后,阳翰笙继续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职务,主持中国文联日常工作。[13]1993年6月7日,阳翰笙在北京辞世,享年91岁。[7]
阳翰笙一生写下了700多万字的文艺作品。包括两部社会科学著作,8部中篇小说,10余部短篇小说,17部电影剧本,8部话剧剧本等。[6]在第12届金鸡奖暨第15届百花奖颁奖大会上,阳翰笙被授予“终生成就奖”。[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