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

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1
3
师旷(约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32年),字子野,一说为山西洪洞人,一说为鲁国平阳人[a],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教育家和音乐家。师旷生而无目(一说为专心练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称盲臣,暝臣,以“耳聪”闻名,战国两汉时诸子辩论著文,多以“师旷之聪”为喻。[2]
师旷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宫廷乐师之一,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不仅精通琴曲,还善于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据传,《阳春》《白雪》等琴曲便是他所作,这些曲目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师旷曾担任晋国大夫,亦称晋野。他在晋悼公初年进入宫廷担任主乐大师,并在悼公末年或平公时成为太宰,尽心尽力地辅佐晋国国君,为晋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4]师旷不仅在音乐方面有卓越贡献,还著有《禽经》,总结了中国先秦以前的鸟类知识。[5]
山西省洪洞县曲亭镇的师村有师旷墓遗址,并且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人物生平

师旷(公元前572年—532年),字子野,又称晋野。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