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

二战前在法国所设的防御工事
马奇诺防线(英文名Maginot Line,法语名Ligne Maginot),是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防御德国,在与德国的边境线上修建的一批国防永备工事的总称。马奇诺防线于1928年开始试验性修建,1930年正式动工,5年后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防线南起法德两国与瑞士的共同边境,沿法德边境向北延伸至阿登地区,全长约390千米。[1]
一战”之后,法国的防务政策从独立走向依赖。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法国计划建设马奇诺防线。[3]马奇诺防线的规划特点总体为东北紧,西部松,以蒂永维尔Thionville)的北部布置最为紧密,其他地区有所不同。[2]马奇诺防线主要包括间隔炮台、加强防御工事、战斗分段、观察分段、“大钟”等十余种工事构造。[2]1940年,德国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偷袭阿登高地,联合荷兰德军将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投降,德国据守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失去作用。[4]
马奇诺防线得名于法国国防部长安德烈·马奇诺(Andre Marinot),在其就职期间积极推进防线的建设,在他逝世3年后,官方于1935年正式将防线命名为“马奇诺防线”。[2]
马奇诺防线在建造之初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防御工事。该防线是一战后法国军事理论发展的产物,代表了法国的消极防御思想。[3][5][6]马奇诺防线也是法国推行绥靖政策和阵地战思想的产物,是法国社会对战争产生厌倦心理的产物。在现代,马奇诺防线用来描述耗费精力但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6]

建造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