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极矿

一种硅酸盐矿物
异极矿(英文名称:Hemimorphite)是一种白色的硅酸盐矿物,也是一种次生矿物。[3]化学式为Zn4[Si2O7](OH)2[1]其主要成分为SiO2 25.01%;ZnO 67.42%;H2O 8.32%。[2]1853年,阿道夫·肯戈特(Adolph Kenngott)因暗示晶体的异象形态而命名。以前曾给这个物种分配过许多名字,包括炉甘石。1962年,国际矿物学协会选择异极矿取代炉甘石。[8]
异极矿主要在铅锌矿床的氧化带中形成,常见于石灰岩内,与闪锌矿白铅矿菱锌矿褐铁矿等共生,有时也会呈菱锌矿、方铅矿萤石方解石假象。[3]晶体为薄板状,表面有纵向条纹,还以块状、致密状、葡萄状、粒状、纤维状、皮壳状的集合体出现。[9]颜色多为无色或淡蓝色,还有白色、浅黄色、浅绿色、褐色、棕色、灰色等,条痕为灰色。[3]在短波、中波、长波紫外线下可发出白色至浅黄色的荧光磷光[10]异极矿与菱锌矿相似,但遇酸不起泡。异极矿熔点高,置于封闭的试管内加热会释放出水分;具有强热电性。[3]它通常还含有Pb、Cu、Fe、Al、K、Mg等元素。[1]
异极矿可用作学术研究,与煤炭煅烧可提炼锌。[3]同时由于其鲜艳的蓝色及各种造型给人予美感,是人们普遍喜欢的矿物晶体标本之一。[6]其主要产地有美国、德国刚果墨西哥奥地利等。中国主要产地有云南广西贵州等。[3]

命名由来

异极矿的英文名为hemimorphite,此单词可以被拆分为“hemi”和“morphie”,前者意为“一半”,后者意为“形状”,这其实体现了它的晶体形状——两端不对称,一端尖锐,另一端则比较平钝。而且,当晶体受到压力或被加热时,晶体两端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电荷,一端带有正电荷,另一端带有负电荷,故而称其为“异极”。[7]由于异极矿的对称型中具极轴,导致其顶部和底部单形不同,即所谓"异极状",也是该矿物得名的原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