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泗原-抖音百科
基本介绍
祖父王邦玺与王先谦为同科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甲午战争因主张抵抗而被李鸿章贬斥还乡。父亲王仁照先生,字仲兰,也是博学多才,精通诗词,熟谙文史的教育家。早年曾参加维新派江标的湖南学使幕,宣统二至三年(1910-1911)任吉安府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晚年在乡里办学校,而且他还是一名中医,在自办新式小学的同时也常为贫困农家免费治病。著有《葵芳斋诗集》等书,不幸早逝。 王泗原先生是安福县洲湖镇王屯村沙洲自然村人。与王礼锡是叔侄关系。王礼锡是王邦玺长子仁煦(字伯兰)之孙,王泗原是王邦玺次子仁照(字仲兰)之子。 由于父亲早亡,王泗原先生为负担老母及三个弟妹的生活不得不从大学退学,在一所山村小学以每月6元的微薄收入来支撑全家。后幸遇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陈启昌校长(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思想进步,禀性坦诚刚直,对国民党的专制腐败厉声斥骂。为了办学,1945年春,陈启昌变卖全部家产,倾其所有创办了私立中学——至善中学,校名取自《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被聘为至善中学老师,1950年又被举荐调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更重要的教材编撰工作,成为专家,以后还为我国第一大辞典《辞源》任终审工作。王泗原先生建国前历任《日新日报》、《前方日报》总编辑,建国后历任教育部、出版总署编审、《中国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宣传部长等职。他还主编最早的工农速成中学语文课本,出版《离骚语文疏解》、《离骚例释》、《古语文例释》、《楚辞校释》等专著。其中《离骚语文疏解》被马叙伦先生称许说:“初一循诵,已徵博雅”;《古语文例释》是在叶圣陶先生的鼓励与热情支持下完成的,年近九十岁的叶老还拿起多年不执笔的毛笔破例为《古语文例释》题写了书名,是书就先秦两汉典籍中语文上的疑难问问题,一一作了辨析,提出正确的解释,是研读古籍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楚辞校释》运用语法、训诂[gǔ]、古音、文字、校勘的方法,辨正文字音交的论误,阐释篇章字句的意义,富有创见。如运用故楚旧地的江西吉安、安福、永新、莲花一带的原存方言,解释楚辞的“羌”字,解决了东汉王逸以后历代学者未能正确解释的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赞扬。该书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图书奖。王泗原重视家乡的历史文献,1992年,他担任编《安福县志》顾问,为保存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故乡历史文献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此外,整理出版了王邦玺的《贞石房奏议》和诗集《释簪草》,还整理明代安福刘铎的《来复斋稿》和南明安福抗清女英雄诗人刘淑的诗集《个山集》,合而出版为《刘铎刘淑父女诗文》一书,这也是继承先父王仁照遗志之作。先父王仁照先生曾在民国三年(1914年)刊刻过刘淑遗集——《个山集》,但其中还有多处有待校勘之处,据王泗原先生回忆:“书既成,先父犹时作覆校,命记录之。忆侍先父之日,方十余岁,忽忽七十年矣”(《一九九二年重印后记》)。故而王泗原先生在八十岁高龄之际,不顾年老体弱,将北京图书馆所藏刘铎、刘淑父女诗文集《来复斋稿》、《个山集》整理出版。先生曾向他的学生致信说:“我在印另一本书,也是为民族文化尽一点力。”而且,先生为使北图所藏原书不受复印损害,每日步行去北图一字一句的抄写刘氏父女的十万字的诗文。知识分子的纯诚情怀,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