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大小和卓之战-抖音百科
清平大小和卓之战,是清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3][4]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卫拉特蒙古准尔部征服了新疆回部(清代对新疆南部维吾尔族聚居区的通称),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回部首领扣押作人质。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军击败准噶尔部攻克伊型(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救了作为人质的大和卓(波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大和卓返回叶尔羌(今莎车县)统领回部,小和卓留在伊犁掌管伊斯兰教务。次年,小和卓与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撤纳叛乱,兵败逃回叶尔羌,自立为巴图尔汗,杀清廷前去招抚的官吏,并与大和卓勾结,聚众数十万反清。乾隆二十三年二月,清廷命雅尔哈善领兵万人从吐鲁番出发,进行讨伐。五月进围叛军据点库车。大、小和卓率领鸟枪兵万人自阿克苏增援,结果被清军击杀4000余人,残部进入库车。清军团疏于防备,被大小和卓乘夜突围逃脱,雅尔哈善以贻误军机罪被斩。十月,清廷派兆惠率步骑4000至叶尔羌,三战三,但因兵力有限而无法攻城,遂于城东结营待援,结果被叛军围攻三个月,伤亡甚众。乾隆二十四年正月,清将富德率骑3000自乌鲁木齐冒雪救援,在叶尔羌东北处与叛骑激战五日,将敌击退,与兆惠军会合,退回阿克苏。六月,兆惠、富德各率兵15000分别进攻喀什噶尔、叶尔羌。大、小和卓弃城南逃,翻越葱岭西遁。清军追击,俘叛军12000余人。八月,大、小和卓被巴达克山部首领索勒坦沙擒杀。至此,清廷巩固了对天山南北的统治。[5][6][3] 此役之后,天山南麓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的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3] 战争背景
大小和卓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