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洋扰

辛未洋扰
辛未洋扰事件,发生于公元1871年,发生在朝鲜江华岛及附近,主要参与事件人物包括镂斐迪、罗杰斯、李凤亿。
该事件的起因是,继法国入侵朝鲜的“丙寅洋扰”之后,美国为了追究1866年“舍门将军号事件”的责任及打开朝鲜国门。1871年5月美国派军队开赴朝鲜,6月与朝鲜军队发生冲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随后美军退至海上,并试图与朝鲜政府通信,要求其谈判缔约、打开国门。在发觉朝鲜政府的严拒态度之后,美国不得已撤军。
辛未洋扰事件发生后,朝鲜全国各地竖立起“斥和碑”,排外情绪达到顶峰。

背景

美国经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刺激其对外扩张并获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远东地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实施的重点。美国历史学家泰勒·丹涅特在他的著作《美国人在东亚》中谈到:“在1840年以后,美国亚洲政策的运用始终着眼于将来——着眼于美国人能够供应这些看来是不可限量的东方市场的那一天。在这期间,这些市场的门户必须保持开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先于1844年打开中国国门、又于1854年打开日本国门。朝鲜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又一个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