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格莱奇墓

纽格莱奇墓
纽格莱奇墓(Newgrange),位于爱尔兰东北部的米斯郡(County Meath),是博因河河曲地区的一座通道式坟墓。是爱尔兰最为著名的史前坟墓之一[1]。是世界文化遗产博因宫考古遗址的一部分。

历史沿革

纽格莱奇墓被认为大约建造于新石器时代的公元前3200年左右,是由一群在博因河谷从事农业耕作的人类建造的。凯尔特人到来后,纽格莱奇墓被认为是他们的神的居所[2]。博因河曲在凯尔特神话中经常出现。作为神的居所,它也被公元3世纪时的罗马人崇拜。他们的贡品钱币珠宝等都在石堆的顶上被发掘出来。在1142年,基督徒建立了梅利丰特修道院。纽格莱奇墓附近的土地成为了修道院的地产,这座坟墓和附近的小镇也得名于此。1699年后,墓室被打开,纽格莱奇墓成为重要考古遗址。但直到1962年,才对纽格莱奇墓进行了第一次科学的发掘。发掘之后,内部的通道被弄直,再附上了看不见的第二条通道,以减轻顶上石堆的压力,以免崩塌。原先用白色石英建成的正面被重建,用的是在遗址找到的石头。重建正面的高度和角度都是从倒塌的拥壁上测得的。

建筑特色

纽格莱奇墓主要由一个大型圆锥形土丘组成,顶部覆盖着草皮,周围环绕着一层白色的石英石和一些较大的圆形石块。土丘直径约为85米,高12米,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内部设有通道和十字形的主室,通道长约19米,占土丘长度的三分之一。主室内有三个较小的侧室,每个侧室均设有一个大石板,据信曾用于放置死者遗骸[3]。通道两侧的墙壁由巨大的石板构成,高度逐渐降低,形成一条略微倾斜的坡道。天花板未见烟熏痕迹,显示其并非用于居住或烹饪活动。墓室外围还有一圈石柱,现存12根,可能是原有数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石柱可能是在青铜时代后期添加的,距原建筑时期已有数百年之久。石柱表面雕刻有各种图形,如螺旋形、菱形、三角形等,这些图案的意义尚不确定,有些学者认为它们具有象征意义,而另一些则认为它们只是纯粹的装饰性元素。纽格莱奇墓的石柱艺术被认为是欧洲史前巨石艺术的最佳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