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昌

唐朝宗室大臣
李元昌(618-643年4月29日),唐朝宗室大臣和书画家,出生于甘肃天水,唐高祖李渊第七子,母为孙嫔。[3]
高祖武德三年六月(620年7月)封鲁王,贞观十年(636年)改封汉王。[3]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元昌与杜荷、赵节、李安俨建议太子李承乾兵变。纥干承基告发太子谋反,阴谋败露。唐太宗欲将李元昌特敕免死,受到大臣高士廉李世勣阻止。后李元昌被唐太宗赐自尽于家,年二十五。[3][4]

人物生平

李元昌,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七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母亲是孙嫔。在唐高祖封他为鲁王后,太宗即位后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并负责管理西韩州、华州梁州陇州。后来,他被改封为汉王,并担任梁州都督。李元昌年轻时热爱学习,擅长隶书和画马。他与太子李承乾关系密切,常一起游玩,在贞观十七年,共同谋划夺取帝位[1]。然而,他们的阴谋最终失败,李元昌被赐死,时年25岁[1],他的妻子也被没收。他的葬礼按照国公的规格在雍州的高阳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