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宫

广东省广州市道教宫观
三元宫,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11号,三元宫是岭南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之一,主奉三官大帝[1]它始建于东晋时期,原名越冈院,公元319年由南海郡太守鲍靓为其女儿鲍姑修道行医而建。鲍姑以其医术高超,为民治病,深受敬仰,后人在此立像祀奉,称鲍姑祠。明朝万历年间,三元宫进行了重修,崇祯年间扩建大殿,改祀三元大帝,即尧帝、舜帝、禹帝,并将鲍姑祠改为配殿,从此更名为三元宫。[2][3]
三元宫依山而建,占地约5100平方米,地势雄峻,建筑古朴庄严。宫内设有老君殿吕祖殿、鲍姑殿、财神殿观音殿等多座殿堂,以及钟楼、鼓楼、客堂、斋堂、祖堂、钵堂等附属设施。宫观内供奉的“三元大帝”象征着中国古代的三位伟大帝王,体现了道教对历史与文化的尊崇。[2][3]
三元宫不仅是道教信徒的朝圣地,也是广州市的重要文化遗址。它与周围的越秀山中山纪念堂、越王井、南越王墓等历史文化景点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广州市的历史文化景观。宫内现存有唐代吴道子绘制的观音石刻壁像、清同治二年(1863年)翰林院游显廷书的“三元古观,百粤名山”门联,以及鲍姑为民治病时使用的虬龙古井等珍贵历史遗迹。[2][3]

简介

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据史书记载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所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时始称三元宫。三元宫坐北朝南,在越秀山南麓,依山而建,渐次升高,现存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殿前拜廊,东西连钟鼓楼。大殿后为老群殿,大殿两侧自南向北,东侧为客堂、斋堂、旧祖堂、吕祖殿;西侧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