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大纲

中学德育大纲
中学德育大纲是1988 年 8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发布的文件。共 6 部分。主要内容:(1)《大纲》反映党和国家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依据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实行科学管理的指南。(2)德育目标是:培养中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批判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中学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

基本介绍

(3)中学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基本内容为,初中阶段: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国家观念的教育;热爱祖国河山、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教育。3.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学习目的的教育。4.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教育;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3.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和勤劳致富的教育;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的教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初步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教育以及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教育;自由和纪律关系的教育;《中学生守则》的教育。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和性道德教育,男女同学真诚友谊的教育;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升学、就业指导。高中阶段: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经济常识教育;政治常识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3.国际主义教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的教育;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教育。4.理想教育: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立志成才教育。5.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的教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6.劳动教育: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指导;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育;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7.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进一步的法制与纪律教育。8.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继续进行青春期教育;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加强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此外,初、高中还要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审美教育。(4)德育通过思想政治课,其他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实施。(5)学生品德的评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民主评定。操行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6)学校、年级组是实施《大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是班级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思想政治课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应互相配合,各科教师、全体职工都要坚持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合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实施《大纲》的领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