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腾凤

樊腾凤
樊腾凤,字凌虚,明朝万历29年(1601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西良村,清康熙3年(1664年)卒。他以编著《五方元音》字典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著名音韵学家”。樊腾凤是一位秀才清军入关后,他积极参加反清活动,担任军师,联合村里的高唐、高殿等人,邻村的梁路头、贾二杆杖等人为大将,拥戴进士赵渔之弟赵二疯子为皇帝,抗击清军。后来失败,赵二疯子等被杀。樊腾凤在地窖里躲藏了三年,最终编成了《五方元音》字典,出版后广为流传。《樊腾凤传》是当代著名作家刘文韬的代表作品之一,最初发表在中国人物传记网2013年3月29日,后发表在长城网2015年3月18日。

人物生平

樊腾凤出生在一个以耕读传家的家族,他的始祖名为樊恕。他是樊恕的第五代后代。他的父亲名叫樊士奇,是明朝的一名生员。据《隆尧县志》记载,樊腾凤“相貌堂堂,英俊威严,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在明泰昌元年(1620年),他成为邑庠的生员。樊腾凤是一位拥有“按照皇极经世天地”的非凡才华的学者,具有超凡的智慧,对功名利禄淡泊名志,不追求官职,也不屑于当时的科举考试。他在获得秀才资格后放弃了学业,专心致志于各种学术研究和著作,通晓天文地理,对经传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精通黄钟吕律音韵学和《周易》。
明朝灭亡后,他参与了反清活动。樊腾凤联合本村的高唐、高殿等人,拥戴大干言村的赵二社为皇帝,自己担任军师,与清军对抗。然而,起义失败,明朝进士赵渔将其弟弟赵二社送到县衙处决。这场反清运动尚未开始,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由于樊腾凤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不愿做亡国奴,因此他挺身而出,举起了反抗清朝的大旗。据樊腾凤的第十代子孙樊中文先生所述,“在清朝入关后,他利用《周易》推算出应由‘赵氏’统治天下。于是,樊腾凤与进士赵渔的弟弟赵二社取得联系,推举赵为首领。以本村的高唐、高殿,泽畔村的梁辘辘头、木化村的和尚(南楼寺庙的僧人)、顺德府(今邢台)的贾二杆杖等草莽英雄为大将。他们计划在柏人城竖立反清大旗。”
计划制定后,樊腾凤外出联络各地的豪杰起义。然而,赵二社等首领未经商量,突然决定将起义地点改为牧猪岗,导致机密泄露。清政府得知后,前来镇压。赵渔将其弟弟送往县衙处决。高氏兄弟趁机逃走。清政府宣称要血洗泽畔村。梁辘辘头不愿牵连乡亲,自行前往县衙投案。知县命令衙役当场割断他的脚筋,防止他逃跑,随后将他押送京城,也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