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府城隍庙

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的城隍庙
兴化府城隍庙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街梅园路(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旧区旁) ,坐北朝南。创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弘治二年(1489年)初建正殿,万历十九年(1591年)建仪门,天启四年(1624年)建后殿。城隍庙自创建后历经宣德五年(1430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崇祯四年(1631年),和清代光绪年间,先后由地方府、县官员和庙的主持负责维修或扩建。
兴化府城隍庙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我省保存得最完整的明代古城隍庙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建筑规模

整个城隍庙的建筑群和构筑物自南向北的序列为:屏墙、外石、庙大门、前内埕及甬道、仪门、戏台、后内埕及甬道、月台(正殿丹[chí])、正殿、后殿。另正殿前东西两庑(十八司),正殿东边为如心社,右边为体仁堂,清同治及光绪年间地方人士在此设立慈善组织,在西边还建了道居、客[liáo]、保管室及炊事房等。位于城隍庙东侧约30多米处,原有一座“二忠祠”大门坦,大门朝南,向庙前路。门楣肚板上书“二忠祠”三字,但走进大门坦见到的却是自南至北的几幢民宅,却见不到“二忠祠”的原来建筑规模。更可惜的是“二忠祠”大门坦于2001年旧城改造时被拆毁。城隍庙西侧,原有一座陈氏“节孝祠”,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拆除,但祠堂大门前
兴化府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