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泉湖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县城西南6.5公里,地处官桥、高铁、鱼岳三镇之间,东、南、西三面被残丘环绕,北侧为江流淤积平原。该湖汇流周围地表径流,承雨面积达84平方公里,湖面面积为12.5平方公里,容积为2375万立方米,是嘉鱼县境内第二大湖泊。[1] 历史传说
蜜泉湖原名大平湖,因湖畔有太平寺得名。太平湖改称蜜泉湖,民间传说:有一年天大旱,接连九九八十一天没落雨,连太平湖也干了底。方圆百里的老百姓抬着供品,敲锣打鼓到龙王庙求雨,只是有求不应。一个闷热的夜晚,干裂的太平湖上,忽然传来了一阵阵鼓乐声,正在乘凉的人们朝湖里看去,只见碗大的一个火球,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环,百姓们好不稀奇。等到拢去一看,又没得么东西。有几个大胆的后生扛了锄头就去挖,一直挖到天快亮,一下子挖出了人把高的大钟。钟上雕着八个活生生的大龙头,二十四个小龙头,还有奇文怪画。突然不晓得哪个冒失鬼举起锄头,把那口大钟撞了一下,只听得“嗡”的一声巨响,随着洪亮的钟声,清凉的泉水从三十二个大小龙口里同时喷了出来。又接着敲了第二下,一眨眼睛,干裂的太平湖上一下子冒出三十二个大泉眼,那泉水“咕、咕、咕”直往上翻,旱苦了的人们抢着用手捧起水就喝,那水象蜜糖一样甜。此后,人们每敲一下钟,水就涨三寸,等到天亮,太阳出来了,干裂的太平湖已是满湖泉水了。这件事传到县官耳朵里,为了升官发财,他派人去抢夺宝钟,要献给皇帝,衙役们刚走到湖边,只见那宝钟“唰”地喷出一道金光,就无影无踪了。宝钟不见了,而那八眼大泉、二 十四个小泉眼的水却常流不息,清亮亮的、甜滋滋的。于是,人们就把太平湖改名叫为蜜泉湖。[2]
历史记载
据史志记载: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岁旱湖涸,但湖中有“八眼甘泉”涌流,可资饮用,当时受益民众颂为“蜜泉”,遂以改作湖名。尔时,土人曾掘得“楚公镈钟”于此,当时县令将此钟送武昌府,却被“投入兵器之冶”毁掉了。秦少游感于此事,写了《吊镈[bó]钟文》,据民国10年《湖北通志》录赵明诚《金碌》记载:钟上有“楚公为自作宝大镈钟孙子其永宝”14字铭文,历载史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