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举(1881—1934),字若卿,广东省惠阳县人,广东将弁学堂第一期毕业。宣统元年(1909)任广东黄埔陆军学堂及法政学堂教习、学兵营督队官。宣统三年(1911)参与组织广东北伐军。任广东陆军第三混成协参谋长。民国元年(1912)2月任广东陆军第一旅旅长,兼全省总绥靖处参议,9月任高阳绥靖处督办。民国2年(1913)通电响应龙济光主粤,任广东陆军第二师师长,同年去职赴北京,任北京政府陆军参谋本部咨议。民国5年(1916)返粤,任两广护国军第五师师长,两广都司令部参谋长。民国6年(1917)秋任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民国9年(1920)夏率部回粤,任中路指挥、第二军代理军长。秋,任肇庆善后处长。民国10年(1921)率军入桂,任粤军前敌总指挥兼粤桂边防督办。民国11年(1922)任粤军总指挥,炮击总统府。9月任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民国12年(1923)4月随陈炯明退踞惠州,任各路总指挥,被北京政府授予将军府惠威将军,委任广东军务督办。民国13年(1924)5月被北京政府委为广东省长。民国14年(1925)10月所部被国民革命军击败,逃往香港。民国23年(1934)病逝于香港。[1][2] 早年经历
叶举,字若卿,清光绪七年(1881)出生于惠城区的书香门第,其父叶竹君,曾掌丰湖书院教席。1904年,23岁的叶举考入广东将弁学堂,以优异成绩充任学兵营排长,并于第一期毕业,叶举和邓仲元均受教于学堂总办周善培(字孝怀)。周善培是晚清思想活跃的政治人物、将弁学堂创始人,极受梁启超和岑春煊器重。冯自由所著之《革命逸史》称周“思想新颖,议论豪爽,日以提倡新学为务”。叶举是周善培的得意门生,进入军政界后亦受其影响。将弁学堂是满清政府为了在两广创办新式陆军而设立的军官学校。将弁学堂招收学生十分严格,精选文武兼备的人才录取,学生要学习天文、舆地、测绘、算化诸门学科,兼读经文,并操习步队、马队、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战术与战式。叶举从将弁学堂毕业后,于1909年任广 东黄埔陆军学堂及法政学堂教习、学兵营督队官。1911年,叶举参与组织广东北伐军,任广东陆军第三混成协参谋长,1912年2月任广东陆军第2师第1旅旅长,逐渐成为一颗耀眼的军事明星。 叶举所处的时代是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变局,尽管此时满清政权已被推翻,但各种深层次的力量仍在互相较劲,这显然不是刚30岁出头的叶举所能清醒认识的。现在的人回过头来研究当时的历史人物,不宜用现行的主流价值观来评价当时人物的一言一行,否则将无法看清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叶举就是一个偏离于主流的另类人物。
二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