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
胡善联,1937年出生,江苏南京市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原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2]
1953年,胡善联考入了上海第一医学院[a],并于1957年毕业,毕业后胡善联留校担任流行病学教研室助教。1962年,胡善联被遴选为在职研究生,师从中国流行病学专家苏德隆教授。1980年,胡善联通过国家考试获得英国奖学金,赴伦敦大学热带病与卫生学院攻读流行病学硕士。之后,因中国红眼病、肝炎等传染病肆虐,胡善联放弃了熟悉的流行病学专业,转而从头开始攻读医学微生物学。20世纪90年代,胡善联担任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兼任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1990年,胡善联担任由中国卫生部和世界银行发展学院组建的中国卫生经济研究和培训网络的中方协调人。2001年,胡善联参与亚洲发展银行中国农村卫生报告。2004年,胡善联参与世界银行卫生部门考察报告AAA活动。[3][4]2020年,胡善联参与了世界银行的中国问题和选择:卫生保健筹资报告的专家组工作。[3]2023年7月,他主编的《现代卫生经济学》正式出版。[4]
胡善联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个人奖、国家卫生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9年度最受关注医改专家等奖项。[1]

人物经历

1953年,胡善联考入了上海第一医学院[a]。之后因缘际会进入了当时新成立的公共卫生系。1957年,胡善联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成为中国培养的首届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并留校担任流行病学教研室助教。1962年,胡善联被遴选为在职研究生,师从中国流行病学专家苏德隆教授。1980年,胡善联通过国家考试获得英国奖学金,赴伦敦大学热带病与卫生学院攻读流行病学硕士。之后,因中国红眼病、肝炎等传染病肆虐,胡善联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放弃了熟悉的流行病学专业,转而从头开始攻读医学微生物学,以此深入研究病毒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