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是指有较完备的体育运动及健身设施,供各类比赛、训练及市民的日常休闲健身及运动之用的专类公园。我国大多数城市一般只设一个体育公园。欧美发达国家一般都有完善的各级体育公园和运动场地。[1][2] 发展
自古以来,体育活动与绿化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人认为:只有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对人的智慧和身体发育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和影响。早期,人们将运动场地 建在大片绿地附近或直接建在草地上,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心划出一小块土地,设置体育运动设施,供居民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户外游憩。
现代体育公园的概念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而实际上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尝试建设体育公园,并在欧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体育公园的概念经过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最初在城市中设立公园,是意图把乡村的风景引入城市,美化城市的环境,让公园成为城市的呼吸空间。早期的公园仅提供观赏类的被动娱乐,人们不能在公园里玩耍、游戏和运动,不允许在草地上行走和躺在草地上。后来在1900年前后,在最初设计的休憩公园里,开始出现游乐场、室外体操场、运动场及其他运动设施。这样将自然景观与体育设施组合在一起的方式成为市立公园及休闲系统的新概念。以后初步发展了各种以运动游憩为主的公园。随后,体育公园的概念在20世纪末在欧美国家逐步发展,兼有带动本地经济与增加居民运动健身的双重功能。戈罗霍夫和伦茨认为体育公园设在景色如画的园林空间中,它的体育设施、运动场以及在这些场地所举办的体育系列训练活动、体育表演和竞技比赛及保健活动,就会吸引城市居民来此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