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快懂百科
南平(公元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该政权由高季兴建立,历经五主,国祚[zuò]三十九年。[1][2]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荆南镇唐末便被邻道侵夺殆[dài]尽。高季兴到镇时,仅得江陵一城,于是招集亡散军民,又收用以唐进士梁震为首的文武官作辅佐。乾化四年(公元914年),后梁封高季兴为渤海郡王。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后唐灭后梁,高季兴应诏入洛阳朝见庄宗,次年便被后唐封为南平王,高氏正式割据南平。高季兴计划夺取夔[kuí]、忠、万等州,最终因不敌后唐而作罢。高季兴去世后,其子高从诲继位,南平重新向后唐称臣。此后,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相继任南平王,南平先后向后晋、南唐、后蜀、后汉、宋等国称臣。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军以假道之计降服南平,高继冲纳地归降宋朝,南平政权宣告灭亡。[1][2][4] 南平的统治范围基本与唐末的荆南节度使辖区大体相当,[5]归降宋朝时疆域为荆、归、峡三州十七县,大致为今湖北省巴东县至湖南省岳阳市间长江两侧的狭长地带。[3][4]政治上,南平使用中原朝廷年号,同时对南北称帝各国一概上表称臣,向中原王朝贡赋,派兵配合中原王朝作战。军事上,南平拥有水陆兼备的武装,总兵力约为三万。[4][6]经济上,南平鼓励耕作,降低赋税,而且重视水利的兴修。[7][8] 国号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封高季兴为南平王。从此,其割据政权便正式以南平为号。[2]由于高氏历代割据者均受封为荆南节度使,故高氏政权史称荆南。此外,高季兴死后,后唐明宗还追封其为楚王,而荆南又属三楚之地,因此也称荆南为北楚,以区别楚王马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