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一种甲状旁腺合成和分泌过多导致的疾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nparahyroidism)是甲状旁腺素合成与分泌过多而引起钙、磷和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6]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率为1/1000~1/500,发病高峰在60岁左右,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3:1,多为散发性。但对于某些病人,它是家族性疾病的一部分。[2]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主要特点是不适当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使骨钙溶解释放进入血液引起高钙血症,进而引起各个系统病变,[2]表现为骨吸收增加的骨骼病变、泌尿系结石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等。[6]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骼病变,常表现为骨痛、骨质疏松骨折、骨骼畸形;高钙血症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淡漠、肌无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肾结石所致的肾绞痛血尿等。[2]根据病史、骨骼病变、泌尿系统结石和高血钙的临床表现,以及高钙血症和高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并存可做出甲旁亢的定性诊断;再通过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有关定位检查了解甲状旁腺病变的部位完成定位诊断。[7]在治疗方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二膦酸盐、西那卡塞、西咪替丁等。若患者出现高钙危象[a]时,应予以紧急抢救处理,及时大量滴注生理盐水、降血钙、促进尿钙排出,必要时可行透析降低血钙等。[2]
1705年,法国外科医师让·约瑟夫·库蒂亚尔(Jean Joseph Courtial )在他撰写的《骨骼的新解剖学观察》一书中描述了全世界首例可能死于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直至1920年,亨利·迪克森(Henry Dixon)及其同事创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词,描述了其特征。[8]1925年,菲利克斯·曼德尔(Felix Mandl)成功实施首例甲状旁腺手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9]

命名

1920年,亨利·迪克森(Henry Dixon)及其同事创造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词,描述了其特征,包括骨病、肌肉无力、高钙尿症、肾结石和高血清钙水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