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曼丘陵

位于东南极大陆边缘的绿洲
拉斯曼丘陵(英文:Larsemann hills[3]),是南极东部伊丽莎白公主地的丘陵区,南纬69°21'~9°28',东经76°00’~76°25',丘陵面积近200km2、陆地面积约40km2,是全新世才形成的无冰区,由4大半岛(斯托尼斯半岛、布洛克尼斯半岛、米洛半岛和小半岛)和130余个小海岛组成,最高峰海拔180m。[1]
1934一1935年,挪威探险家拉斯派米克尔森任船长,率队深入南极浮冰密集的普里兹湾探险考察,1935年2月,他们登上一片裸岩区,并命名为拉斯曼丘陵;[4]1986年2月,澳大利亚在拉斯曼丘陵的米洛半岛建立了该地区第一个夏季科考站—劳基地(Law Base),1986年12月—1987年4月,前苏联在该区建立了常年科考基地进步一号站,[2]1989年2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落成。[5]2007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印度罗马尼亚俄罗斯联合提请设立的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南极特别管理区获得批准;[6]在2023年4月,在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附近,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雪橇式冰雪跑道机场并投入试运行。[7]2024年3月14日,吉林大学科研人员在拉斯曼丘陵地区,利用自主研发的极地深冰下基岩无钻杆取芯钻探装备,成功获取冰芯及冰下基岩。[8]

名称由来

从1927年开始,挪威探险家拉斯多次率领探险队前往南极探险考察。1934一1935年,拉斯派米克尔森任船长,率队深入浮冰密集的普里兹湾探险考察,该队首次发现了普里兹湾东海岸,1935年2月,他们登上一片裸岩区,并命名为拉斯曼丘陵,意即“拉斯家族丘陵”。[4]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