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站-抖音百科
中山站(全称:中国南极中山站)(China's Zhongshan Station)于1989 年2 月26 日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2][1]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2]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3] 1988年11月20日,“极地”号科学考察船载着中国南极考察队踏上征途。[3]经过32天后,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维斯托登半岛上建成中山站,并在此越冬。2015年,考察队员新建主发电栋、越冬宿舍楼、新能源微网系统等工程。[3]中山站经过多次扩建,截至2023年已拥有19座大型建筑,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宿舍楼、气象观测楼、科研楼和文体娱乐楼等。[4][3]已发展为集科研、观测、生活、环保、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考察站。[5]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6]2024年12月2日至15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在中山站区域完成798.1吨物资卸运。此次作业首次使用破冰力更强的“雪龙2”号作为“接驳船”,协助“雪龙”号转运重型物资至海冰卸货点,其余物资由直升机吊运至中山站及内陆出发基地。[7]2025年4月3日,三峡大学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称,已成功部署3.2米口径射电/毫米波望远镜——“三峡南极眼”于南极中山站,实现中国在南极中山站的首次射电天文观测。[8] 中山站的成长,是中国南极科考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山站的建成和扩大,提升了中国南极考察和研究的综合实力。[5] 建设背景
1984年,中国在西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 城站,正式开启了中国探索南极科学奥秘的篇章。然而,仅在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的西南极区域进行考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计划在东南极区域建立第二个科考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