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齐家-抖音百科
朴齐家(1750年11月5日—1805年4月25日),字次修、在先,号楚亭、苇杭道人,晚年号贞蕤[ruí],朝鲜实学北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与李德懋[mào]、柳得恭、李书九并称为朝鲜“四家诗人”。 人物生平
朴齐家出身于朝鲜汉阳两班贵族家庭的庶族。他15岁时就因善诗、书画而闻名,19岁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楚亭集》。他与李德懋、柳得恭、李书九被誉为“四家诗人”。他们的诗由柳得恭的叔父柳琴编纂[zuǎn]成《韩客巾衍集》(又称《四家诗集》),并在他随朝鲜使团入清时传到燕京。清朝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清朝著名文学家李调元为“四家诗”撰书评,并把他们的诗介绍给当时《四库全书》分校官,文坛名士潘庭筠。两人对“四家诗人”的作品作了评价,并以《笺注四家诗》为书名出版。朴齐家为此深受鼓舞,一直希望能到北京亲自与清朝文人交流。 1778年3月,朴齐家如愿以偿,出访北京拜访了李调元和潘庭筠。之后,他又于1790年5月、10月和1801年三次随朝鲜使团出使北京,先后与诸多清朝文人结下深厚友谊。年近八旬的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编纂官、清朝实学家纪昀还亲自去朝鲜馆回访朴齐家,并在朴齐家回国后,用绢写下“偶然相见即相亲,别后匆匆又几春;例履常迎天下士,吟诗最忆海东人”的诗句,托使臣捎给正祖转交朴齐家。在朴齐家四次出访期间,他结识了100多名清朝名士,并与他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对清朝车、船、田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他访问北京期间,正值清朝实事求是的考证学风靡之时,这使原本就对程朱理学持怀疑态度的朴齐家更加开阔了眼界,发展了北学理论。1801年,在朴齐家最后一次出访北京时,他携带了自己的诗集《贞蕤稿略》。该诗集后被收录于吴省兰主编的清朝畅销书《艺海珠尘》中。 1801年(纯祖元年),老论派以安 东金氏为靠山,以禁止天主教为名,残酷镇压南人派,史称“辛酉邪狱”。朴齐家以其亲家尹行恁凶书案同党的罪名,被发配到图们江边的钟诚。1801年,正祖妃下令释放朴齐家,他才得以归还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