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生(1910年—1998年),男,回族,河南南阳人,中国武术家。[1][2][3]自幼随祖父学习武术,专攻查拳。后来,他从王子平、于振声、马金标等人继续研习查拳,并于1928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国术国考,获得优胜奖。[4][5][6]1929年,他考入南京中央国术第三届教授班,随马英图学习八极拳,随黄柏年、姜容樵、朱国福学习形意拳。[7][8]经过多年实践,何福生将梢、中、根融会一体形成的形意拳,独具风格。[9][10]此外,他还跟随杨洪武学习摔跤,精于左右拨脚、抹脖、手蹩子带剪腿连环使用,被称为“马前三刀何快跤”。[11][12][13]何福生曾任云南省武术协会主席。[14][15][16]他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17]1985年获“全国武术挖整工作先进个人”奖,1986年和1988年先后两次获“国家级武术优秀裁判”称号,1995年被评为“十大武术教练”之一。[18]
生平简介
何福生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16年起随祖父何玉山学习查拳,后又拜于振声、王子平等人为师。1928年3月24日,原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正式成立。庆祝会上,何福生以其出色的武术表演引起了轰动。同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术国考中,何福生获得了刀、枪、剑、棍套路比赛的优秀奖。次年,他被录取为国术馆第三期教授班班的学员。由于入学考试成绩优异,还取得公费学习的资格。从此,何福生正式步入武坛,并逐渐跻身于武林俊彦之列。
入国术馆后,他在王子平的指教下,继续精研查拳。并在马英图、黄柏年、姜容樵、朱国福等分别教授下,深得八极拳、形意拳的精髓。此外,他还研习散手、摔跤等科目。1931年毕业,留馆任教。1933年和1936年,何福生随“南洋旅行团”先后访问了香港、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