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骑,唐代羽林军军士之名。直到唐末﹐六军虽一直存在﹐也仍然领兵﹐但和过去一样﹐所有禁军(包括后来的神策军)都是商人富户的荫庇场所﹐不堪一战。 建制沿革
唐初
唐初﹐以随李渊起兵太原的部分将士置北门(玄武门)屯营﹐所领兵号为“元从禁军”。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分置左右屯营﹐所领兵名飞骑﹐隶属屯卫。高宗龙朔二年(662)﹐左右屯营脱离屯卫独立。同年﹐改屯营为左右羽林军﹐所领之兵一度改名羽林郎﹐不久仍旧名飞骑。飞骑早期由元从禁军的子弟和卫士(府兵制下的兵士)中选充﹐玄宗先天二年(713)规定﹐一律从卫士中简补。次年﹐又从出征吐蕃的兵募中选拔壮勇之士为飞骑。随着府兵制的衰落﹐卫士不再上番宿卫﹐飞骑全部出于招募。飞骑的任务是宿卫宫禁﹐但有时亦奉命出征。按规定﹐飞骑的身高﹑体力﹑弓马技艺都有严 格标准﹐合格的才能选充。实际上开元﹑天宝间的禁军多半来自长安市上的商人富户以及无赖游手。他们投充飞骑﹐是为了逃避徭役和获得庇护﹐平时很少训练﹐更少实战经验﹐因此战斗力非常弱。 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