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肿腿蜂

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寄生性天敌
管氏肿腿蜂,(拉丁文名:Scleroderma guani),属膜翅目、肿腿蜂科下,是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管氏肿腿蜂适合在5-10℃的条件下储存,主要储存雌蜂成蜂,幼虫和茧不宜储存,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2][1]
管氏肿腿蜂是钻蛀性害虫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蜂,管氏肿腿蜂寄生的害虫种类很多,初步统计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3目22科50余种昆虫,其中天牛寄主占20余种。生产中应用肿腿蜂开展过防治的害虫包括青杨天牛松褐天牛双条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栗山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等。管氏肿腿蜂对小型天牛效果好,对大型天牛效果防治如掌握适当的放蜂期和放蜂量,也可收到良好效果。[2]

分类地位

管氏肿腿蜂,属膜翅目 Hymenoptera 、肿腿蜂科 Bethylidae。1973年和1975年先后在广东山东发现,随后在国内许多省市查明,均有分布。1977年原河北林业专科学校首次在室内繁殖成功,1983年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萧刚柔教授和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总工吴坚鉴定并定名为管氏肿腿蜂,2008年经许再福和何俊华订正为哈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harmandi) 。[2]

管氏肿腿蜂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