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鲁迅短篇小说
《端午节》是近现代作家、思想家鲁迅于1922年6月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1]。此文所反映的是“五四”大潮退落以后,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的情形,文中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发出了辛辣的讽刺,从而告诫人们要摆脱这种糊涂意识,正视现实。[2]
全文语言轻松、幽默,充满讽刺意味,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方式来塑造形象,初读使人发笑,细品则令人沉思。[3]
《端午节》对人与金钱之关系的表现,是基于当时鲁迅本人的贫困生活体验。1926年7月,鲁迅在杂文《记“发薪”》中讲述了同样的体验并重提《端午节》。《端午节》与《记“发薪”》是关联性文本,在这二者之间,1923年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阐述了其“经济权”思想。在《端午节》中,鲁迅还就国民性、白话诗等问题与胡适进行了对话。创作《端午节》意味着鲁迅对世俗生活的关注,这关注成为其接受阶级论的前提之一。[2]

作品原文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