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檐式塔

由楼阁式塔演变出的佛塔
密檐式塔为中国佛塔主要类型之一,可以说是一种由楼阁式塔演变而来的新式佛塔,多是砖石结构。[1]

发展历史

唐朝这种密檐塔留下的较多,陕西西安的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建于公元824-839年)、河南登封法王寺塔等都是平面为方形的塔。此种塔多数为砖筑空筒状,里面各层架设楼板,有木梯可供上下。
其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1487年地震,该塔从上到下震裂,裂口有一尺多宽,而在1521年再一次大地震中,这裂口又震合了。小雁塔历时千馀年,经过70馀次大小地震,最上两层被震毁,使原有15层的密檐如今只剩下13层了。
宋、辽、金时期,这种密檐式塔在北方盛行,但是它们的形式与唐朝密檐塔有所不同,北京天宁寺塔可以说是这类塔的代表。天宁寺塔全砖造,平面八角形,塔下为台基与须弥座,座上为塔身部分,塔身上有门窗与菩萨、天神等雕像;塔身以上为13层由斗拱挑出的密檐,塔内实心。塔表面须弥座各部分的装饰、塔身的门窗细部与雕像、各层密檐的屋脊、瓦、吻兽直至塔上的刹全部都用砖材雕制,整座塔仿佛是一件大型的砖造佛教雕刻品。这种由砖制作的八角实心,高须弥座与塔身的塔成了这一时期在北方的密檐塔典型形象山西灵丘县觉山寺塔、辽宁辽阳白塔、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都属于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