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

中国春秋时晋国史官
董狐,春秋时期晋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人,晋国史官,周人辛有的后裔,世袭太史之职,亦称史狐。[1]
周匡王六年,晋灵公暴虐,以弹弓戏弄大夫取乐。赵盾劝谏无果反遭迫害,逃亡未出境。赵穿杀灵公,太史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赵盾虽辩,因未尽职制止,默认罪名。孔子赞董狐为“古之良史,书法不隐”。[2]董狐以其史学实践树立了史家实录的典范,旧时被誉为“良史”的楷模。[1]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人物简介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于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